2024年山东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辅导资料:内科学基础
一、临床常见症状
重点及考点:
☆发热
☆疼痛
☆水肿
☆咳嗽与咳痰
☆咯血
☆呼吸困难
☆恶心与呕吐
☆呕血与便血
☆黄疸
☆意识障碍
一、临床常见症状
(一)发热
1、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有效调控下,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范围。
2、发热原因: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感染,均可引起发热,称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指病原体以外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Ag-Ab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等。
3、常见热型和临床意义
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数日~数周,24h波动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伤寒等高热持续期)。
弛张热:在39℃以上,但24h体温差达2℃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无热期可持续1~数日,如此反复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达数度(疟疾、败血症、严重化脓性感染)。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数日后渐降至正常,反复多次(布什杆菌病)。
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
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反复多次(回归热、霍奇金病)。
不规律热:无一般规律(结核病、风湿热)。
(二)疼痛
1、疼痛
(1)疼痛:各种损伤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神经纤维、脊髓、脊髓丘脑束、丘脑及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痛苦感觉。
(2)疼痛的类型
1)皮肤痛:疼痛来自体表,表现为刺痛或烧灼样痛。
2)内脏痛:疼痛位于身体深部,痛觉产生慢而持久,定位不明,不同脏器对损伤敏感性不同。
3)牵涉痛: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身体某一体表部位疼痛或疼觉过敏。
2、胸痛
(1)胸痛的病因:
胸壁疾病:如带状疱疹、肋骨骨折等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胸膜肿瘤、肺癌等
纵膈疾病:纵膈脓肿、纵膈肿瘤等
(2)胸痛的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心绞痛、心肌梗死?白血病?
2)胸痛部位:有无发射性等;
3)胸痛性质:
4)胸痛持续时间:阵法、持续性
5)影响因素:发生的诱因或缓解的因素
(3)伴随症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
3、腹痛
(1)病因:病因复杂
1)急性腹痛:急腹症
急性腹膜炎、腹腔脏器急性炎症、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腹腔空腔脏器扭转或破裂等。
2)慢性腹痛
腹腔脏器慢性炎症、肿瘤、寄生虫病、腹腔内脏包膜张力增加等。
(2)临床表现
1)急性腹痛: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主要特点。
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弥漫性或部位不定,多见于急性弥漫性腹
膜炎、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
腹痛性质:突然发生的中上部剧烈刀割样痛、烧灼痛,多为胃、十二指肠穿孔;持续中上腹部剧烈痛伴阵发性加剧,应考虑急性胰腺炎;阵发性绞痛常见于胆石症或泌尿系统结石;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症;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提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诱发因素: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食油腻食物;部分机械性肠梗阻与腹部手术有关;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常有酗酒或暴饮暴食史;腹部外伤或活动时用力过猛可致肝、脾破裂,引起腹痛休克。
(3)疼痛的伴随症状
1)腹痛伴发烧、寒战:提示有炎症存在;
2)腹痛伴黄疸:提示肝、胆、胰疾病;
3)急性腹痛伴休克:胃肠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如同时伴贫血,提示腹腔脏器破裂;
4)腹痛伴腹泻:肠道疾病或慢性胰腺疾病;
5)腹痛伴呕吐:食管、胃或胆道疾病,伴反酸,可能是胃炎或消化道溃疡;
6)腹痛伴血尿:提示泌尿道系统疾病。
(三)水肿
1、水肿:液体在人体组织间隙中过多积聚,使组织肿胀称水肿,分全身水肿和局部水肿。
2、水肿发生机制:正常人体通过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压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在毛细血管与组织间隙之间保持平衡。
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
(1)钠与水潴留: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毛细血管静脉端静血压升高:如右心功能不全等;(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肾炎等;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引起的白蛋白减少;
(5)淋巴或静脉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或血栓性静脉炎等。
3、水肿的病因与分类
(1)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功能不全,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醛固酮增多,钠水潴留及静脉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2)肾源性水肿:大量蛋白尿致低蛋白血症及肾血流量减少,醛固酮增多,钠水潴留所致。
(2)局部水肿: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如丝虫病、肢体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
3)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清蛋白合成减少、门脉高压及继发醛固酮增多所致。
4)营养不良性水肿:主要为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等所致低蛋白血症。
5)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
6)其他原因:如药物性水肿、特发性水肿等。
(2)局部水肿:由于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如丝虫病、肢体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
(四)咳嗽与咳痰
1、咳嗽的临床表现
(1)咳嗽的性质:干性咳嗽;湿性咳嗽;。
(2)咳嗽的音色
咳嗽声音嘶哑:声带炎、喉炎、喉返神经麻痹等。
咳嗽呈金属音调: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压迫气管等。
犬吠样咳嗽:会厌、喉部疾患或气管受压等。
咳嗽声音细微无声:极度衰竭或声带麻痹等。
2、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
(1)咳嗽伴发热:见于呼吸系统感染;
(2)咳嗽伴胸痛:肺炎、胸膜炎、气胸、肺梗死和支气管肺癌等。
(3)咳嗽伴呼吸困难:喉部疾病、支气管哮喘、气胸、肺水肿、气管异物等。
(4)咳嗽伴大量浓痰:肺内化脓性感染,如支扩、肺脓肿等。
(5)咳嗽伴咯血:肺结核、支扩、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等。
(6)慢性咳嗽伴杵状指:支扩、肺脓肿、支气管肺癌、脓胸等。
(7)咳嗽伴哮鸣音: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左心衰竭、气管与支气管异物、肿瘤压迫气管不完全阻塞等。
(五)咯血
1、咯血: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2、咯血的病因
(1)支气管疾病:支扩、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炎等
(2)肺部疾病:肺结核、肺癌、肺炎、肺脓肿、肺淤血、肺梗死等
(3)心血管疾病:肺淤血、肺动脉高压等
(4)其他: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风湿病等。
3、临床表现
(1)年龄: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40岁以上有较大量吸烟史者,应高度警惕肺癌。
(2)咯血量:100ml/日以内为少量咯血;100~150ml/日为中等;在500ml/日以上或一次在300~500ml为大量。咯血量的多少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3)颜色和性状:肺结核、支扩、肺脓肿等咯血色鲜红;铁锈色血痰主要见于大叶性肺炎、肺吸虫病;二尖瓣狭窄咯血为暗红色;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时,咳粉红色。泡沫痰;肺梗死时咳粘稠暗红色痰。
4、咯血的伴随症状
(1)伴发热: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流行性出血热。
(2)伴胸痛:见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肺梗死、支气管肺癌。
(3)伴脓痰:支扩、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结核空洞、肺囊肿伴感染
(4)伴黄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梗死、钩端螺旋体病。
(5)伴皮肤黏膜出血:应考虑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6)伴呛咳:见于支气管肺癌及支原体肺炎。
(六)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分类
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精神神经性和血液型五种,机制与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1)病因: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
气道阻塞:喉与器官病变,如急性喉炎、喉头水肿、喉癌、肿瘤或异物致气道狭窄或梗阻。
肺实质病变: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肺淤血及肺水肿等
胸部病变:如严重胸部畸形、气胸、大量胸腔积液。
神经肌肉病变:如呼吸肌麻痹、重症肌无力。
膈运动障碍:膈麻痹、大量腹腔积液、腹腔巨大肿瘤、妊娠晚期等。
2)临床表现:
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显著困难,重症患者出现“三凹征”,即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骨间隙明显凹陷,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狭窄或梗阻,如喉癌、喉痉挛、喉水肿;气管异物等。
呼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或缓慢,可伴哮鸣音。见于肺泡或小支气管病变,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混合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与呼气均费力,呼吸频率增快、变浅,常伴有呼吸音异常,病理性呼吸音。由于病变广泛、呼吸面积减少,影响通气功能,如重症肺炎、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
(2)心源性呼吸困难
1)病因: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心包压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2)临床表现
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所致,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见于高心病、冠心病等。
右心功能不全:体循环淤血使呼吸运动受阻,患者常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呼吸困难与肺部疾病有关。
(七)恶心与呕吐
1.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奏,也可仅恶心而无呕吐或呕吐而无恶心。呕吐是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
2.恶心与呕吐的病因
①反射性呕吐:咽部受到刺激。如胃、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肝胆胰等;全身性疾病。
②中枢性呕吐: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及颅脑损伤等。全身疾病:可能因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颅内压升高等。
③神经性呕吐:如胃肠神经症、神经性厌食等。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表现
①呕吐的时间:晨起呕吐多见于早孕,亦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中毒或功能性消化不良;晚上或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②呕吐与进食的关系:餐后短时内呕吐,特别是集体发病者,多为食物中毒;餐后即刻呕吐,可能为神经性呕吐;餐后1h以上呕吐称延迟性呕吐,提示胃张力下降;餐后较久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
③呕吐的特点:神经性或颅内高压性呕吐,恶心很轻或缺如,喷射状呕吐为颅内高压性呕吐的特点。
④呕吐物的性质:带发酵、腐败气味,提示胃滞留;带粪臭味提示低位小肠梗阻,呕吐物不含胆汁说明梗阻平面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上,含大量胆汁则提示在此平面以下。
3.恶心、呕吐的伴随症状
①伴腹痛、腹泻: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或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副霍乱和各种原因的急性中毒。
②伴右上腹痛及发热、寒战或有黄疸:应考虑胆囊炎或胆石症。
③伴头痛及喷射性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症或青光眼。
④伴眩晕、眼球震颤:见于前庭器官疾病。
⑤应用某些药物过程中发生呕吐可能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⑥已婚育龄妇女:停经伴晨起呕吐提示早孕。
(八)呕血与便血
1.呕血是上消化管器官疾病或全身性病症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流经口腔呕出。
(1)呕血的病因
①食管疾病:
②胃、十二指肠疾病:
③肝、胆、胰疾病:
④血液病:
⑤药物:
⑥其他: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
(2)呕血的临床表现
①消化道症状:呕血前常有上腹部不适及恶心感。
②呕血与黑粪:呕吐物颜色视出血量多少及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短而不同。出血量大且在胃内停留时间短者为鲜红色或伴凝血块,停留时间稍长即为暗红色。若出血量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血红蛋白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酸化高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棕褐色。呕血者均伴有黑粪排出。
③出血量:根据呕血后的临床症状推测出血量的大小,便潜血阳性出血量至少20mL;无症状的柏油便,出血量约60mL;出现头晕、畏寒等症状。而无血压、脉率变化,失血量为血容量的10%~15%;出现冷汗、四肢厥冷、心率加速、脉搏增快等症状,失血量为血容量的20%以上;有休克表现时失血量应为血容量的30%左右。
(3)呕血伴随症状
①呕血伴慢性、周期性上腹痛:溃疡病可能性大,中年以上上腹痛,无规律且伴食欲减退、消瘦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②呕血伴肝脾大:肝大、皮肤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怒张或有腹腔积液者,可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血液化验甲胎蛋白(AFP)阳性者,多为肝癌。
③呕血伴黄疽: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壶腹癌。
④呕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见于血液病、败血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⑤呕血出现在休克、大面积烧伤、脑血管意外等重症后多数为应激性溃疡。
2.便血
便血: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带血或全为血便。
(2)便血的病因
①上消化管疾病:
②小肠疾病:
③结肠疾病:
④直肠肛管疾病:
⑤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与寄生虫病,血液病等。
(3)便血的临床表现
①便血的颜色: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多少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长短而异,如上消化道出血时呕血伴便血,排出多是暗红色或柏油样黑粪;小肠出血时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呈暗红色或绛红色,排出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呈柏油样黑粪;结肠或直肠出血时往往排出较新鲜的血液。
②血便的性状:不同病因引起的出血,血便的性状也不同,如急性菌痢为黏液脓性鲜血便;阿米巴痢疾为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洗肉水样粪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
(4)便血的伴随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时出现的便血,其伴随症状与呕血相同,以下是消化道出血时的伴随症状。
①便血伴腹痛:多见于肠套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
②便血伴里急后重:见于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
③便血伴全身出血倾向: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
④便血伴发热:见于急性传染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及肠癌等。
⑤便血伴腹部肿块:见于小肠恶性淋巴瘤、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
(九)黄疸
黄疸的分类
①按病因学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胆汁淤积性黄疸。
②按胆红素性质分类: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1)溶血性黄疸
①病因: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均能致溶血性黄疸。见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异型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②临床表现:黄疸一般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常表现有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四肢酸痛、恶心及乏力、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浓茶色)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急性肾衰竭。慢性溶血常无明显症状,仅有轻度或间歇性黄疸,常伴有贫血和脾大,多为家族性或遗传性。
(2)肝细胞性黄疽
①病因: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常见: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②临床表现:黄疸一般为浅黄至深黄色,根据病因不同而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引起黄疽者,患者有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肝区疼痛及肝大并伴明显压痛等;肝硬化患者有消瘦,可见蜘蛛痣,肝可变小而无压痛,同时有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腔积液等门脉高压体征。严重肝病时尚有出血倾向,甚至昏迷。
(3)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①病因:肝内胆管系统阻塞,常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及寄生虫病等。肝外阻塞,常见于肝内胆管或胆总管狭窄、结石、炎症、水肿、蛔虫及肿瘤等,亦可见于胆管被肿块压迫,如肝癌、胰头癌、壶腹癌等。
②临床表现:黄疸者常伴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浅灰色或甘陶土色。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时呈黄绿色,甚至棕褐色。
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患者,起病多急骤,发热、呕吐,黄疸来去迅速,右上腹或上腹部绞痛,胆囊区明显压痛;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患者,黄疸呈进行性加重,可触及肿大胆囊,表面光滑、可移动而无压痛。胆囊癌、胆囊结石时,肿大胆囊坚硬而不规则。
(十)意识障碍
1.意识:
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具有的有意义的应答能力,这种应答能力的减退或消失就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的称为昏迷。
2.意识障碍的病因
意识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结果。任何病损,只要累及脑干或双侧大脑皮质就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
3.分级与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按程度分: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四级,另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意识障碍称为谵妄。
①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入睡。
②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③昏睡:接近于人事不省的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④昏迷: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可区分三阶段:轻度昏迷、中度昏迷、深度昏迷
⑤谵妄: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及言语杂乱。谵妄可发生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也可见于某些药物中毒、代谢障碍(如肝性脑病)、循环障碍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等。由于病因不同,有些患者可康复,有些可发展为昏迷状态。
本文标签:山东成考 医学综合 2024年山东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辅导资料:内科学基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ck.sd.cn)
填写下方信息,立即领取山东成人高考《备考方案》!
《山东省成人高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