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区别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基本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根本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只有一个本原;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精神或意识是物质派
生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5.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体现量变、巩固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否定是事物自身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7.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其三种情形
(1)含义: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和过程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由实践到认识,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既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每一种形态的社会意识都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2.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在同一种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及部分,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1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1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二者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
15.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
(1)具体表现: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
(2)实现条件:必须掌握和遵循客观规律;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辩证法用连续的观点看问题,反之,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观性,肯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客观性,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二者对立的根本和焦点。
1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亦称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离不开客体,人的认识根本上是由客体决定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认识也离不开主体,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生理状况和精神状况的制约。
1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首先,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其次,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再次,社会意识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的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19.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相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相似,都是由其内部固有的矛盾推动,存在一个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人类社会同样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精确地进行考察和研究最后、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同是客观发展过程,但也有区别。特殊形式,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性和自觉创造性。社会历史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20.社会进步的科学内涵
社会进步是指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和发展。
21.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既然人的本质在其实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又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社会关系中,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22.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内容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把群众观点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众路线。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它的主要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3.何为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有何区别?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与辩证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首先,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及其变化,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的消灭;再次,否定观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
想获取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山东成考网。
本文标签:山东成考 政治 2024年山东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ck.sd.cn)
填写下方信息,立即领取山东成人高考《备考方案》!
《山东省成人高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